3月1日,虽已入春,北方气候仍然冰冷,中俄东线月顺畅投产以来,经受了极寒气候的检测,为京津冀区域运送上了来自俄罗斯的清洁天然气,确保了人民群众温暖过冬。
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条一起选用超大口径、高钢级、高压力的智能管道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管道规划院承当了全线规划作业,包含中段悉数9座站场和1110公里线路规划使命。
为更好地传承项目规划经历,管道规划院及时对北段规划作业进行总结复盘,梳理出59项问题,剖析发生原因、拟定处理办法、树立问题销项表,以此为根据,进行严厉查看,销项处理。建立华北项目大区,设置大区司理,统筹中俄东线规划作业,首要专业规划人员仍然连续北段规划团队,坚持稳定性和连续性。
考虑到干气密封撬座上已设置了过滤设备,在中段规划中,可以确保外表风的气质,因此在中段规划中,规划团队主张撤销压缩机厂房内的外表风过滤器。经计算,中段沈阳、锦州和永清3座压气站撤销外表风过滤器,节省费用3万元。
“此举有用提高规划质量和功率,为打造国家动力动脉精品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”中俄东线北段、中段规划司理毛平平介绍说。
在中段规划中,规划团队依照主动焊为主导的规划理念,对平面转角热煨弯头,在空间答应的情况下,选用多个冷弯代替平面热煨弯头,削减管道连头,确保主动焊接的连续性和高效性。项目副司理李宝华介绍说,“以秦皇岛海港区为例,126个平面热煨弯管选用300个冷弯弯管代替,至少削减连头口126处,节省项目本钱约1200万元。”
在中段辽河盾构地道穿越规划中,规划人员经过规划优化,选用斜坡出洞,管道装置改为在接纳端地上全主动焊接,全体回拖。“经过优化施行工程的计划,焊接施工由每天完结1.5道口提高到5道口,施工功率提高了2.3倍,在确保管道焊接质量的一起,全体工期缩短了近30%。”规划工程师魏新峰说道。
在中俄东线中段工程建造全方面推动过程中,中俄东线规划项目组外业技能服务探究出全新的作业形式,即“内业+外业”“互联网+规划”。外业人员一致搜集现场呈现的问题,内业和外业使用互联网+进行协同作业,确保现场技能问题得到及时处理,做到一般问题不超24小时处理,要点问题不超72小时处理。
据不完全计算,在中俄东线工程建造过程中,管道规划院累计优化现场技能施行工程的计划50余大类,处理现场施行工程技能难题200余项,为中俄东线(长岭-永清)的工程建造顺畅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。